【四院|科普】:解读二十四节气养生密码——雨水
发布时间:2025-02-18 16:08:33
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”当雨水节气来临,便意味着春天的脚步愈发近了。此时,气温回升,降雨增多,大自然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在这充满希望的节气里,我们的养生也该顺应时节做出调整。


01

饮食调养,健脾祛湿

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,湿气容易困扰脾胃。因此,在饮食上,我们要以健脾祛湿为主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,如山药、薏米、芡实、白扁豆等。山药是健脾益胃的佳品,无论是清蒸、煲汤还是煮粥,都能发挥其滋补功效;薏米利水渗湿,与红豆搭配熬成的红豆薏米粥,是祛湿的经典食疗方;芡实能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,煮成芡实粥,口感软糯,营养丰富。


02

适度运动,调和气血

“动则不衰”,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身体素质,提升机体抵抗力。但雨水时节,虽然天气渐趋暖和,但寒意尚未散尽,过于激烈的运动并不适宜。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项目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


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舒缓柔和,讲究动静相宜,具备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、疏通经络等诸多益处。练习时,要求呼吸自然顺畅、意念专注集中,长期坚持,对改善身体柔韧性、协调性与平衡力大有裨益。每周进行3至5次,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。运动时要注意保暖,防止着凉受寒;运动前充分做好热身准备,活动开身体关节;运动结束后,及时擦干汗水,更换衣物,避免寒湿之邪侵袭人体。



03

起居有常,顺应天时

中医倡导“天人合一”理念,人体生理活动应契合自然界变化规律。雨水时节,白昼渐长,黑夜渐短,我们需顺应这一自然节律,合理调整作息。建议晚上尽量在11点之前安然入睡,清晨6点至7点左右按时起床,确保充足睡眠,以利于身体恢复与调养。

此外,雨水时节气温起伏较大,早晚温差依旧明显,“春捂秋冻”的原则仍需遵循。特别是老人与儿童,身体抵抗力相对薄弱,更要注重保暖,预防受寒感冒。同时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关重要,经常开窗通风,可有效减少细菌、病毒滋生繁衍的机会。



04

情志调节,疏肝理气
春季是万物复苏、肝气升发的季节,雨水时节亦不例外。这段时期,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,稍不留意便可能烦躁易怒。而不良情绪会干扰肝脏正常功能,进而引发身体诸多不适。所以,雨水时节尤其要重视情志调节,保持心情舒畅,使肝气得以顺畅疏泄。

日常生活中,有诸多途径可调节情志。不妨多投身户外活动,走进大自然怀抱,欣赏山川秀丽景色,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,让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深度放松;也可以多与家人、朋友沟通交流,及时释放压力,疏导不良情绪。



雨水节气是养生的关键时期,我们要从饮食、运动、起居、情志等多方面入手,遵循自然规律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的基础。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,与自然和谐共生,拥抱健康与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