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
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,大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,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发癌症。2025年“科学防癌,健康生活”主题下,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“大肠癌早筛攻坚计划”,旨在通过普及筛查技术、优化诊疗路径,将这一可防可治的癌症“扼杀于萌芽”。
其次,根据活动安排,我们来到长超集镇老年服务中心进行义诊活动,不仅邀请了我院肛肠科专家、消化内科专家坐诊,还邀请了血管外科专家及中医护理专科小组一同参加。我们通过悬挂条幅、专家一对一问诊、设立咨询台、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为现场群众宣传指导肿瘤防治知识。
专家指出:
高危人群:这些信号需警惕!
年龄:40岁以上风险显著上升;
生活习惯: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、缺乏运动、肥胖、吸烟酗酒;
疾病史: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肠道息肉;
家族遗传:直系亲属有大肠癌病史者风险增加2-3倍。
专家提醒:
若出现便血、排便习惯改变(腹泻/便秘交替)、腹痛消瘦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专家指导:
科学防癌:从筛查到生活预防
饮食调整:增加全谷物、蔬果摄入,减少摄入加工肉制品(如香肠、培根);
运动防癌:每日30分钟快走,降低20%肠癌风险;
戒烟限酒:酒精与烟草协同增加肠道病变风险;
体重管理:BMI超过27者风险升高1.5倍。
专家呼吁:
主动筛查是给自己最好的健康投资 。“大肠癌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实现‘逆转’的癌症。”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徐志强强调:“40岁开始筛查,相当于为肠道健康上保险。”科学防癌,从“肠”计议!早筛早治,让生命之路更畅通!